转载自科大烽火
近期,系列宣传片《淬火》对外展示了解放军南海舰队隶下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演习的有关内容。从中可以看到,除了老熟人05式两栖步战车和05式两栖突击车外,还出现了726型气垫登陆艇搭载15式轻坦实施滩头登陆的画面。也正是这一幕,让外界颇为感兴趣,毕竟前者是我军遂行两栖登陆作战的关键装备,后者则是助力我军向敌纵深地带挺进的核心手段,正所谓强强联合,可直插敌军心脏!
相比体量庞大,气势磅礴的“野牛”级气垫登陆艇,726型“野马”级中型气垫登陆艇则主打一个玲珑小巧,在吨位级别、总体设计、作战用途等方面来说,更趋近于美海军陆战队装备的LCAC气垫登陆艇。
作为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的重要配套项目,726型气垫登陆艇旨在取代于上世纪90年代服役的724型人员气垫登陆艇。724型登陆艇的排水量仅为6.25吨,因此无法搭载重型装备,此外该艇还存在着机械故障率偏高这一问题,所以使用726型气垫登陆艇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公开资料显示,726型气垫登陆艇长约33米、宽约16.8米、满载排水量达160吨,与LCAC气垫登陆艇相比,艇体长度及满载排水量逊于后者,但在艇体宽度方面略有提升(LCAC气垫登陆艇宽14米)。726型气垫登陆艇装载甲板长约28.米、最大宽度7.2米,最大载重量约在50吨~60吨之间。
能够搭载1辆99A或96A式主战坦克,或2辆步战车、或80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航速超过50节,艇员编制通常为5~8人。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目前公开视频来看,726型气垫登陆艇通常只会搭载1辆15式轻坦参加相关演训。对此外界认为,这并不是726型气垫登陆艇真实的装载水平,进一步讲,该艇能够搭载2辆15式轻坦。
按照原来的设想,与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同步开展研制工作的726型气垫登陆艇,在2006年~2007年间建成下水,然后交艇成军。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当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艇在2007年交付给解放军后,因为重要配套项目的726型气垫登陆艇才进入建造阶段,直到2010年6月底,首批共3艘726型气垫登陆艇,才交付给了解放军。
针对上述情况,外界议论纷纷,例如普遍看法认为是该艇燃气轮机主机与726气垫登陆艇整体设计在匹配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噪音、振动过大等缺陷产生。尽管这些看法确有依据,但更为可靠的分析,认为是726气垫登陆艇当时配备的燃气轮机主机没能国产化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所提到燃气轮机主机噪音、振动过大等缺陷,并非是由技术问题所造成的,相反是由工程问题所致。至于工程问题相比技术问题,解决起来就更为容易一些,所以燃气轮机主机迟迟没有实现国产化,才是导致726型气垫登陆艇在定型量产阶段出现延宕的真正原因,至于我国的考量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不想在关键时刻被“卡脖子”。
所以当基于“太行”系列涡扇发动机发展而来的QC-70舰用燃气轮机问世后,沉寂多年的726型气垫登陆艇在量产方面就如同被按下加速键一样,以“中国速度”再次刷新了外界的认知,至于这一批次的726型气垫登陆艇,也被称作是726A。另外同舶来品的乌克兰UTG6000舰用燃气轮机相比,QC-70在油耗、重量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解决了令人头疼的燃气轮机主机问题,726型气垫登陆艇于是便从生产线陆续奔赴各作战部队,从而作为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及075型两栖攻击舰的重要子系统,开始乘风破浪。之所以会称726型气垫登陆艇系我军遂行两栖登陆作战的关键装备,原因在于该艇可以将常规装甲集群与两栖装甲集群衔接起来,从而可将两个攻击波的作战效能彻底发挥出来。
说完了726型气垫登陆艇,还得聊一下有着“黑豹”之称的15式轻坦,该型坦克近些年在高原山地环境中屡屡现身,可谓是赚足了风头,因此当它出现在万里波涛中时,就让人有些眼前一亮。那么这型坦克又何以能够承担起对敌纵深地带挺进的重任呢?原因很简单,靠着那门重炮与那结实的身板。
特别是那结实的身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5式轻坦早在研制之初就注重装甲防护,其炮塔装甲主要由基型装甲与模块化装甲两种构成,从外形来看,炮塔的模块化附加装甲套件覆盖了正面及侧面大部分面积,其中正面在加装附加装甲套件后总体呈楔形。至于车首下方还加装有模块化的双防反应装甲,能够提高防御破甲弹和穿甲弹的能力。
因此就15式轻坦的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防护力来说,能够抵御住105毫米穿甲弹和部分125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另外15式轻坦炮塔两侧还装有格栅装甲,主要用于防御反坦克破甲弹,车体两侧安装的侧裙板,也能有效保护脆弱的行走装置。
简而言之,15式轻坦一旦登岛后,势必会借助机动优势,再佐以极为出色的火力及防护性能,从而像把尖刀一样,直接奔着敌人心脏而去。由此可见,得益于726型气垫登陆艇的“下饺子”,使得15式轻坦的足迹,也就不再局限于在高原山地或水网稻田,所以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