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让王毅都频频称赞的记者,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徐德智并不是因为一两次舆论上的锋芒而闻名,而是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奔走在国际新闻的最前线。
他曾担任央视驻叙利亚的战地记者,身披防弹背心、头戴UN头盔,出现在全球观众的电视屏幕上。
在《防务新观察》节目中,徐德智多次与战地连线,介绍国际冲突的最新情况。
虽然他身材不高,相貌也十分平凡,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却能穿透屏幕,给人以深刻的震撼。
2017年9月,徐德智的战地报道《一场未能抵达代尔祖尔的探访》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在该报道中,徐德智深入叙利亚前线,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现场采访。
然而,在报道进行到一半时,由于突发的战斗,叙利亚政府军要求他撤回。
就在他现场出镜时,远处突然发射了一枚火箭弹,徐德智在镜头前大喊:“看那边!”镜头随即捕捉到火箭弹爆炸的画面,战火的惊险与残酷通过他的报道传递到了每一个观众的眼前。
这并非他第一次面对如此生死攸关的情况。
作为一名驻叙利亚的记者,他曾多次亲眼见证了阿勒颇、代尔祖尔等战火纷飞的地区。
在那些危险的时刻,炮弹呼啸而过,火光冲天,徐德智如同一块界碑,面不改色地站在央视的镜头前,冷静而专业地解读局势。
徐德智不仅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见证者,他亲历了普京与阿萨德联手打击叙利亚反对派,也亲眼目睹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对库尔德势力的突然打击。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他始终以沉稳的态度应对,不仅报道精准,还让观众对那些遥远战场的动荡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独立完成战地报道
徐德智不仅勇敢地站在了战地的最前沿,更以惊人的专业能力让他获得了央视的高度评价——“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在美英法联军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的那一刻,战争爆发仅几分钟,徐德智便出现在了直播中。
然而,他当时没有导播、没有摄像,甚至没有护卫,全凭他一个人同时担任出镜记者、文字编辑、实况摄像、新媒体直播等多重角色。
这种独立工作的能力,源于他多年积累的经验与对新闻事业的高度敬畏。
面对炮火的轰鸣,他依然能准确地捕捉到关键画面,并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向全球观众描述战争现场的每一个细节。
每一场战地报道,都是对他体力和心力的双重考验,而他总能以一己之力,扛起一支完整的新闻队伍所需的所有职责。
徐德智的战地报道不仅让中国观众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用真实的画面和声音呼吁和平。
他的报道深入人心,提醒观众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每一个远离战火的人都应当珍惜当下。
国际舆论场上的中国声音
徐德智不仅在叙利亚战地的炮火中展现了中国记者的勇敢与专业,还曾多次在国际舆论场上为中国发声。
今年,随着日本决定将核污水排入大海,全球对这一举动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然而,在这场争议的国际舞台上,不乏日本的傲慢和联合国的沉默。
徐德智在关键时刻出手,巧妙地用一句话将问题的核心揭露在全世界面前。
他没有选择直言批评日本,而是借用美国女演员简·方达的话:“狗不会在自己的窝里拉屎”,这一比喻看似轻松幽默,实际上却直指日本政府的行为不负责任。
联合国发言人被这一比喻搞得措手不及,哑口无言。
通过这一问题,徐德智让全球媒体重新聚焦核污水排放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让日本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这不是徐德智第一次在国际场合直击要害。
从叙利亚到日本,从战火中的现场报道到国际新闻发布会上的锋芒毕露,徐德智一次次证明了中国记者的担当与智慧。
他的每一次提问和报道,都是为国家利益发声,展示了中国记者的责任感。
王毅的赞赏与勉励
2023年9月,王毅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与徐德智的会面,既是一场偶遇,也是对徐德智多年工作的肯定。
当王毅笑着说“名气很大呀”的时候,背后其实是对徐德智的默默赞扬。
在全球舆论场中,徐德智代表着中国记者们的坚守与勇气,他不仅是王毅眼中的“电视熟人”,更是国家利益的坚定守卫者。
王毅对徐德智的称赞不仅仅是对个人的鼓励,更是一种象征性的认可。
这种认可意味着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正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赢得更多的尊重。
结语:以事实为利剑的新闻战士
徐德智,这个用话筒对抗炮火的记者,代表了中国记者在国际舆论场上的新形象。
他的智慧、勇敢和专业精神让他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在联合国的发布会上,赢得了尊重和赞赏。
他不仅用语言艺术让世界正视事实,更用行动证明了中国记者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角色。